互联网大佬「告别」两会
今年三月,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互联网大佬因为届满卸任缺席两会,来自新能源汽车、芯片、人工智能等行业的掌舵人,代替他们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建言献策。回顾大佬们的两会提案、议案,可以观察到整个行业的走向,他们的两会经历,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半部历史。
与往年相比,今年两会少了一些互联网大佬的身影。
对比去年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名单》,中国前十名互联网公司的“一把手”均没有出现在今年两会。来自新能源汽车、芯片、人工智能等行业的掌舵人,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邦普循环董事长李长东、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成为了全国两会的“新人”。
互联网科技圈的老面孔中,可以看到科大讯飞刘庆峰、小米雷军、58集团姚劲波、360集团周鸿祎继续活跃在两会,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知乎CEO周源等人则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而过往两会中比较活跃的几位互联网巨头掌舵人——雷军、马化腾、李彦宏、丁磊,除了雷军留任外,马化腾、李彦宏、丁磊因任期届满卸任。
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的“告别”与雷军的“连任”,或许各有其因。回顾过往这些大佬们的提案、议案,虽偶尔有被吐槽,但是也有从行业的角度、公司发展的角度总结出前瞻性问题。
无论互联网未来驶向何方,以及这些大佬们是去是留,他们的两会经历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一部分。
马化腾:从“被质疑”到“再造腾讯”
2013年,是马化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也是他走出深圳进入北京“任职”的首年。
此前,马化腾担任过深圳市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在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前三年,他一直在地方两会上将“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立法”作为自己的议案。
马化腾当时称,在腾讯和360持续长达一个多月的“3Q大战”中,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出来约束和监管双方的恶性竞争。此举引发不少网友质疑,有人认为马化腾是借机“报仇”。
直到第四年,他才把议案的方向转为支持科技企业建立金融平台。
或许是因为有了马化腾的助力,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的关键词转变为“规范”,不合规的网贷平台得到了整顿,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金融平台,得以在良性的金融环境中进一步发展。
2017年,马化腾在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谈到人工智能就会焦虑。那一年是腾讯和阿里人工智能竞争最激烈的阶段,阿里对外高调成立了达摩院,腾讯也宣布内部设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
接下来的一年,马化腾带着数字中国、工业互联网等8个建议来到了两会,一度引发了科技行业关于“产业互联网”的讨论。
同样是在2018年,腾讯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先是3月的游戏版号停发,让腾讯游戏业务遭遇重创。然后在5月,一篇名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认为,腾讯在组织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并且没有了创新的动力。腾讯主要创始人张志东在朋友圈转发评论称,有些内容不符合实际,但尖锐批评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