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中国人,卷入黄金非洲

小发发 by:小发发 分类:创业资讯 时间:2023/11/12 阅读:9 评论:0

  

  “刚果就业,折寿十年。”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毛莉狠狠点了个赞。

  天知道她在工作上都经历了什么:身为中企外派,翻译、外联、财务、商务、人事行政这些工作她全都要干,一个人当N个人使,工资却只领一份。

  更棘手的是,当地职能部门吃、拿、卡、要,十分难缠,往往应付一项检查,就够她喝好几壶的。

  这样一地狼藉的现实,和国人“去非洲赚大钱”的设想多少有些出入。

  在努力也不一定涨工资的时代,越来越多国人将目光投向非洲——传闻中,那里宛如20年前的中国,只要够聪明、够努力,就能在贫瘠的地方开出花来。

  这几年,“我在非洲卖炒粉挣国内四套房”“00后在非洲一年攒下第一个40万”的造富神话也屡见不鲜,人们对“非洲淘金”愈发心驰神往。

  按共识,目前已有200多万中国人常驻非洲。

  然而,伴随勤劳的国人走出去的,还有“走到哪、卷到哪儿”的宿命。

  除了毛莉等打工人,本文涉及到的,在非洲开餐馆、卖二手衣服、卖手机的创业者们,无一例外感受到了“中式内卷”的压力。

  “黄金非洲”正在退变成“白银非洲”,去非洲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狂热的非洲,手可摘黄金

  十八、十九、二十……安琪数了一沓绿油油的美金递给服务员,留下一句“不用找了”,潇洒转身离开。

  几个朋友聚一聚,花费1.4W人民币,安琪丝毫没有心痛的感觉。毕竟她在非洲,很快就能挣回来。

  2013年,刚从普通大学英语系毕业的安琪,在懵懂中踏上了飞往安哥拉的飞机,本意是想吃三年苦,给自己的履历贴贴金。

  焦虑的她没有留意到,那一年有个新理念——“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更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命运会跟其深深地绑在一起。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时,37%的非洲基建项目由西方公司推进,中企只能分到12%;到2022年,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非洲基建项目,有31%落入中企囊中,西方企业仅占12%。

  随着“基建狂魔”一同崛起的,还有身为建筑公司外派员工的安琪。

  她所在的公司承接了不少大项目,她几乎年年涨薪,很快就从刚落地的8000元/月涨到了年薪几十万元的水平,增速与国内巅峰时期的互联网大厂不相上下。

  可工作却要比大厂悠闲得多。“这里不可能8小时饱和工作的。”安琪说,她经常会在办公室翘着二郎腿等下班,且一年只需工作11个月,剩50天带薪休假。

  甚至安琪连出门购物,坐的是公司配备的安全专车,因为早年愿意外派到非洲的勇者少之又少,中国员工都被“捧在手心上”。

  

分享到: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888cps.com/zixun/39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