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创业十年,小米如何从0到世界500强

小发发 by:小发发 分类:创业故事 时间:2023/10/28 阅读:996 评论:0

2020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前段时间,总有朋友问我说,“这么复杂的局面,我该怎么办?”

其实,我也很焦虑,但是焦虑有用吗?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假如你的心态变得积极,你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雷军:创业十年,小米如何从0到世界500强

我找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改变——走。

我给自己定了这么一个任务:每天坚持走10公里,连续走一个月。走着走着,就能重新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温暖的力量,而且每向前走一步,热爱和勇气就会多一分。

今年是小米10周年,我决定办一场演讲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同时,也对所有关心支持小米的朋友们做一次完整的总结和汇报。

十年前,我和一群小伙伴创办了小米。

1.我们的梦想

当时国内的手机市场,一类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一类是国产手机“中华酷联”,就是中兴华为这样的大公司,还有铺天盖地的山寨手机。中国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把持,产品贵得离谱,国产手机做得非常一般。

作为一位手机发烧友,同时,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有点不服气。虽然我从来没有做过手机,但我们有了这样的梦想: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一个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外行,一个从零开始的中关村小公司,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谈何容易。

如何实现这个看起来不靠谱的目标?

我有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这些巨头都是硬件公司,假如我们用互联网模式来做手机呢?

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就可以另辟蹊径,“降维攻击”。

我也的确找到了一条“捷径”:当时硬件最好的是摩托罗拉,软件最好的是微软,互联网最厉害的是谷歌,假如我能把这三家公司的精英凑在一起,就有机会炼成“铁人三项”!

2.找人

我找的第一个人是林斌,当时他是谷歌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

当时赶巧,他正在考虑出来创业,做个在线音乐公司。我说,别做了,跟我一起干点大事。我在餐巾纸上画了这么一张图(“铁人三项”),他很快就答应了。这样,他成为小米第2号员工。

这么顺利的挖角只是一个偶然。接着我连续找了十个谷歌工程师,一个都没有搞定,真让人绝望,直到第11个。他就是洪锋,谷歌非常出色的工程师。

一上来,洪锋就问了我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做过手机吗?”
“没做过。”
第二个问题,“你认识中移动老总王建宙吗?”
“不认识。”
第三个问题,“你认识郭台铭吗?”
“郭台铭?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这三个问题下来,我估计没戏了,但出于礼貌,我还是坚持“尬聊”了很久。最后他做了一个总结:“这事听起来,不靠谱.......不过,可以试试。”

一瞬间,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搞定了!就像中了彩票。这是我搞定的第二个谷歌同学。

一个外行来做手机,大家凭什么相信你?我在面试牛人的时候,牛人也在面试我。

在小米创办的第一年,我花了80%的时间在招人。

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我两个月和他聊了超过十次,甚至有几次一聊就是十个小时。

有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请教我,如何找人。我也总听到有人抱怨,找不到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找人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找不到人,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花足够的时间!

我的建议是:

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找人要"三十次顾茅庐"!

只要有足够的决心,花足够的时间,可以组成一个很好的团队。

1.MIUI的故事

4月6日,我们十来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开始闹革命。

不懂硬件,没关系,就先从软件开始,先干操作系统吧!

没有自己的手机做研发,没关系,就先在别人家的手机上做吧。

操作系统很复杂,没关系,先找一套开源系统,在开源系统的基础上干。

那时安卓刚起步,我们就成了国内最早一批做安卓的。但操作系统毕竟是操作系统,工程量相当庞大,不是十来个人的小团队可以搞定的。

没关系,我们先把最常用的功能做好就够了。就是打电话、发短信、通信录,还有桌面。这是智能手机当时最重要的四个功能。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被我们高度简化了。

就这样,仅仅两个月时间,MIUI第一版就真的做好了。

我们建了一个论坛,招募志愿者来“刷机”。让我们感动的是,居然有100位用户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刷 MIUI,也就是我们熟悉的“100位梦想的赞助商。”

为了感谢这100位勇敢者,我们用他们的名字做成了启动界面。

2010年8月16日,MIUI第一版正式发布了。

刚开始,只有100人,用户量少得惊人,但口碑超好。

我们没有做任何推广,第二周翻了一番,200人,第三周再翻一番,400人,第四周再翻一番,800人。

MIUI真正火起来,是在发布一个月后。9月20日,在国际著名的技术论坛XDA上,有位大神热情推荐了MIUI。

他是这样说的:“这是一个专业团队的作品,令人惊艳......有人听说过这个ROM吗?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疯狂的ROM…它运行起来又快又流畅,界面全部重新设计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这个评价,大家就知道,MIUI 第一版做到了什么水平。

一个中关村的小团队,用互联网方式,两个月做了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受到了非常高的赞誉。这充分说明了:互联网的方法论非常厉害!

从此,MIUI 在全球发烧友人群开始火起来了。后来,各个国家都有网友自发建立当地的米粉社区,制作当地语言包,适配各种机型等,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球群众运动,从此播下了小米国际化的种子。这就是米粉文化的来源。

我们就是用“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诀来做MIUI的。

不到一年时间,MIUI 用户量就超过了 30万。

2.做手机的故事

- 如何搞定夏普屏幕?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定了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硬件团队,主要来自摩托罗拉,兴高采烈开始做手机了。

结果一出门就碰“大钉子”,突然发现搞不定供应链。

我们要做最好的手机,当然要用最好的供应链。比如屏幕,我们就想用夏普的,但人家根本不理我们。

我这才知道,顶级供应链,不是一家创业公司花钱就可以搞得定。

为了搞定这块心心念念的屏幕,我动员所有关系联系夏普,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通过金山的日本分公司,找到三井商社,再请三井商社高层出面,争取到了和夏普总部沟通的机会。时间定在3月26日。

这中间出了一件大事: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核电厂泄漏,全世界风声鹤唳。

咋办?去还是不去?夏普总部在大阪,虽然核辐射的影响不大,毕竟是核辐射,大家还是很恐慌。

能见到夏普高层的机会实在难得,我们还是下决心飞大阪,最后我们三个创始人一起去的。

我们上了飞机,才发现整个机舱都只有我们三个人。到了夏普,整个大楼空空荡荡的,只有我们一批访客。就这样,我们的诚意打动了夏普!

那天我们太紧张,从头到尾基本没拍照。我只找到一张照片,刘德在夏普楼下的留影。

- 1999元是这么来的

大家都知道小米手机第一代定价1999元。

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原本的计划是1499元。1999元就已经"沸腾",要是1499元,不会"炸裂"吗?

我们规划的成本1500元,售价1499元,我们还很大胆预测能卖30万台。

但是,到了8月,团队跟我说了一个吓一跳的消息:成本搞“冒”了,每台手机成本大约2000元,超了500元。

主要原因是,我们找的都是优质供应商,能跟我们合作就不错了,价钱根本没法谈。

如果继续定价1499元,我们估计要亏了2亿。怎么办呢?

我去和股东们商量,他们劝我说,这就是你一个外行进来玩的门票。但这个门票实在太贵了,我有好几晚上没有睡着觉。

能不能把定价调高到 1999元?大家心里都没底,国产手机均价才700元,我们一上来就卖1999元,会不会翻车?不管了,我们只能豁出去试试!

发布会定在2011年8月16日。发布会前一天,我们还在担心会不会搞砸了?会不会卖不出去?

当天,我到现场,完全没有想到,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我自己根本挤不进去了。米粉实在太热情了。

最后还是打电话叫了四个同事,帮我挤进去的。还有5分钟开场,我刚坐下,阿黎跑到我旁边,说,"人实在太多了,再挤怕出事,我们马上开始吧?"这是小米第一场发布会,也是小米历史上唯一一次提前5分钟开始的发布会。

在台上开始讲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打鼓。最后,我紧张万分,公布了售价1999元。

现场长达半分钟的欢呼和尖叫,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成了!

最近我们找到一个同事在现场用手机录的视频,有点模糊,大家可以看看。

手机发布后,网友第一次就预定了30万台。

收到这个订单,我们既激动又烦恼,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

我们当时是一个小公司,没有账期,需要提前打款才能生产。要一次生产30万台,那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样,小米手机实在太火,我们又供应不上,很快就被贴上"饥饿营销"这个标签,真的非常冤。

第一代手机,总计销售700多万台,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 第一代红米不是真的第一代红米

这时,政府主管部门给了我们一个新课题:小米手机这么火,能不能带动一下国内产业链?

我们还只是刚刚创办的小公司,这么重的压力,我们扛得住吗?不想那么多,干了再说。2012年初,我们就制定了“红米计划”。

“红米计划”就是,优选国内产业链,做国民手机。

当时的国内产业链还不成熟,我们做的第一代产品,我非常不满意,我决定推倒重来。

这下子4000万的研发费用打水飘了。

大家见到的红米手机第一代,其实是我们研发的第二代,代号H2。

2013年7月31日,红米手机正式发布。

当时,我们借用了金山软件的一间会议室,没有任何装修,只是做了一个背景板。

这是小米历史上最简陋的一次发布会。红米手机能量巨大,一发布,就引发业内地震。没想到,第二天连金山软件的股价涨了。

第一代红米,热度远超过想象,我们就卖了 4460万台。这4000多万台智能手机,在2013年,有力带动了国内产业链的发展。

小米的手机业务当初巨大的成功,这背后是无数艰难的抉择:

要不要冒着核辐射的风险去日本搞定夏普?

要不要把定价从1499改到1999?

要不要干掉已经研发好的第一代红米,推倒重来?

这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巨大的风险。

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不冒风险的。直面风险,豁出去干!

3.生态链的故事

王晓雁是“自学”的,还有很多创业者、企业家亲自到小米来学习。

我们也非常愿意把我们的经验公开,希望推动更多行业的变革。2014年我们启动了生态链计划,孵化更多的创业公司。

仅仅六年时间,我们孵化了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做了上千种玲琅满目的优质产品。

我们是如何做的呢?我举一个例子:

当时,很多中国游客到日本疯狂抢购电饭煲,成了社会现象。我觉得不可思议,中国是世界工厂,怎么都做不好一个电饭煲。

于是,我们决定孵化一家创业公司主攻高端电饭煲。研发了一年半时间,我们电饭煲成功发布,引起了很大轰动。

一家日本电视台特意买了几台,跟日本高端电饭煲一起做街头盲测,结果有点不可思议:6:4,我们胜出了!而我们产品定价仅仅相当于日本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后来,我们的电饭煲卖到了日本,非常受欢迎。

1.关于董明珠

回想起来,有非常多美好的事情,当然也干了不少蠢事。比如说和董明珠打赌。

格力代表中国传统制造业,有30年的历史,小米代表新经济,是一家成立才三年多的小公司,放到一起就特别有话题。

我说董总要不咱俩打个赌,赌一块钱,就赌小米5年之内营业额超过格力。当时小米的营业额200多个亿,格力是1200亿,我们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

董明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说要赌就赌10个亿。

那段时间每天看到这样的报道就特别郁闷,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全都掉到坑里去了。

之后我就成了网红,只要我跟董明珠一起出现所有媒体的那个相机就盯着拍,那个画风你都没法想象。

全社会都认真,我们也不能不认真了。

我们5年从200多亿涨到了1749亿,涨了8倍,我其实觉得小米挺了不起。格力5年时间达到1981亿,也涨了60%。

2.陷入低谷

我承认,我们的确是膨胀了。我觉得,膨胀确实会让你做很多蠢事。

后来没过多久,小米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遭遇了很多成长的烦恼。我们今天反思,我觉得跟我们膨胀是有很大关系的。

过去几年,我们都是高速成长。到了2016年。我们的销量暴跌——小米陷入了困境。

在手机行业,没有公司能在销量下滑后逆转,所以小米处在生死存亡之境。这个问题发生在2015年到2016年。

2016年5月份,我亲自跳到一线,直接接管了手机部。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我推动了大规模的反思。先总结,然后再补课,再提高,那个过程苦不堪言。我记得在那段时间,我早晨九点多钟上班,凌晨一两点还在办公室开会。

昨晚下班,我在路上想起来,那一天我开了23个会,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3.慢慢恢复

2016年,小米士气在一步步恢复。到了2016年10月底,我们吹响了小米逆转的冲锋号。

2016年10月25号,我们办了小米Note2的发布会,请梁朝伟代言。

小米还发布了全球第1款全面屏手机发布,这款手机发布以后,震撼了全球科技界,甚至是还被全球三大设计博物馆收藏——芬兰设计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德国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

芬兰设计博物馆馆长说,小米MIX代表着未来手机发展方向。到今天为止,你们应该找不出任何一款手机,获得如此殊荣,被三家设计博物馆收藏。

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背后的故事,那个设计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挺简单的。

小米的几个工程师闲聊时,聊到一个很高深的问题:5年后的手机会是什么样?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年在讨论,2014年年初,他们争论得很激烈,最后得出一个主流性的意见是:5年后的手机正面全是屏幕。

这是2014年年初提出来的。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他们就来找我。我听他们一讲,觉得他们讲得有道理,虽然这个想法石破天惊,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出来,就能够推动全球手机工业的发展。

我跟他们说:“立刻开始干,不要考虑量产性。”这一干,快三年时间了。最后,小米的这种巨大的创新能力震撼了全球。

在小米,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小米工程师只要有创意,都可以直接推开CEO的大门。也只有把人才摆在最重要位置的公司才能做得到这种事情。我认为这是小米最宝贵的东西。

所以,为了激励工程创新和探索的火焰,我们建立了公司最高奖叫小米技术奖,奖金就是价值100万美元的小米股票。

回到2016年,我们的业务在一步一步复苏,可是困难并没有解决。

4.质量是生命线

性价比是小米强有力的武器,但也是我们最柔软的软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有一句老话叫便宜无好货,也就是说你卖得便宜就是原罪。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友商攻击,也非常容易被抹黑。

我在想,在未来的漫长征程里面,小米怎么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只有做出世界级品质,才有机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所以,2017年,我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质量预报。

质量的提升改进是一个非常痛苦繁琐的过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我们获得了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一等奖。

2019年,我个人获得了中国质量人物的殊荣。

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把质量看得重于一切,质量是整个公司的生命线。

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验想跟大家分享。当一家企业陷入困境以后,可能很多人都想出奇招去逆转。但我认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稳住阵脚最重要,质量就是你的阵脚,只有稳住质量,才能寻求突破。

创新可以决定企业有多大的想象力,但是质量决定了你能不能活下去。

所以,在我们内部有一句口号就是:“创新决定我们飞得有多高,质量决定我们走得有多远。”

质量和创新同等重要。

10亿库存

小米很早就开始了国际化,我给大家说说我们国际化的故事。

2014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在中国登顶,仅仅靠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就在全球排到第三了。那个时候,投资者都非常看好小米,但提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小米模式能不能在全球复制?2014年6月,我们进入了印度市场,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

时间不长,我们很快遇到了麻烦。2014年7月,我们发布了小米4,在中国卖得非常好,一直供不应求。大家还记得"奥氏体304"、"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吗?

刚组建的印度团队非常乐观,说服我特批了50万台。2015年1月,这款旗舰手机在印度发布了。但谁也没有想到,居然卖不动。

事后反复复盘:我们刚进入,品牌和渠道都还没有准备好,就直接定了50万台旗舰机,这太吓人了。

高达10亿库存,这对刚起步的印度业务来说,是个灭顶之灾!

我一听到这个消息,有点愣住了!运回国内?但那是3G版本的小米4,国内市场已经完全是4G手机的天下,咋办?

我们火速组建了一支“救火队”,到全球去找3G市场去消化。刚开始,这个团队只有3个人,从东南亚到南美,从欧洲到中东,全球跑了五六十个国家。

当时小米在海外知名度还没现在那么高,吃了无数的闭门羹后,我们的同事终于打开了一条路。

有三类合作伙伴选择了我们:卖石油、卖天然气的贸易商想转行进入手机行业;卖笔记本电脑,现在想卖手机的;还有一批二线代理商,想在我们身上赌一把。就是这群伙伴和我们一起,杀入了全球手机市场。

总之,死磕了一年多,这要命的10亿库存,虽然损失惨重,但基本消化了。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次救火行动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开拓出来的渠道成了国际业务的先遣队,大大提速了我们国际化的进度。

三个难忘的高光时刻

1. 上市

创业十年之际,有三个难忘的高光时刻。

第一当然是上市。

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最难忘的就是 5% 那件事。

小米IPO前夕,2018年4月25日,我在武汉大学办了一场发布会,宣布了一项董事会决议: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一个公司马上就要上市了,不好好路演"画大饼",反而卡自己的利润空间,是不是有毛病呢?

小米上市后,变成了一家公众公司,资本一定会逼着小米创造"超额"的利润。我自信能扛住这样的压力,但我特别担心:如果有一天我不做CEO了,小米管理层还能不能继续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呢?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把这一使命固化下来,永久限制硬件净利率。我把这个想法和团队一说,一起奋斗的兄弟们都特别支持。

但跟股东一提就炸锅了,有各种担心,尤其担心对股价有影响。有人说,“你们是不是疯了,还想不想上市”。有人说,“当初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早知道如此,我就不投了”。还有人说,“来不及了,别折腾了”。

我们开了好多次紧急电话会,中间有几次都要聊不下去。我对他们说,“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如果你们同意,你们拥有的将是一家注定伟大的公司!”

就这样,一锤定音,股东们同意了。

当我们公布了这项决议,我的朋友圈被“5%”刷屏了。

我们收到了非常多的赞誉,也有不少嘲讽和质疑,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2. 北漂买房

第二件难忘的事情就是搬家,我们搬到自己的科技园。

去年7月,小米科技园正式开园,我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家,心情无比激动。

在我们眼里,这个园区漂亮极了,美轮美奂,我们亲切地称之为"清河三里屯"。

我专门发了一条微博。

内容是这样的:“北漂,奋斗九年多,终于买房了!8栋楼,34万平方米,52亿造价”。

这条微博马上就火了,阅读量高达3300万。看来,每个北漂心里,都有一个买房的梦!

让我万万没想不到的是,房产中介居然比我还激动,也在到处转发,说这是“最励志的北漂故事”。

3. 入选500强

接着我们入选了世界500强。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过去10年小米营收的变化,一条多么优美和昂扬向上的曲线。

就是因为这样的成绩单,我们入选世界500强,排名468名。

之前我也没觉得有啥,但真的入选了,还是有点小激动。

我在写全员信时,有同事建议咱们要不谦虚点,装着不在意。

我说,“这次咱们就别装了,我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创业,特别羡慕林斌他们有机会在500强上班,现在好不容易把自己公司搞成了世界500强,终于可以在500强上班了。我们一定得好好‘嘚瑟’一下。”

就在昨天,小米再次入选了世界500强。

这一切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还有所有持续奋斗的小米同学们。

过去,小米一直被拿来与老牌500强苹果、华为和三星来比较,的确有差距。

但小米还只是一个10岁的少年,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你会发现小米还是有非常多出色的地方,比如:BCG 2020年全球创新50强,5家中国公司入选。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小米入选。

德温特 2020年全球创新百强榜。仅仅3家中国公司入选,分别是华为、小米和腾讯。

BrandZ 2020年全球品牌百强榜。这次有17家中国品牌入选,小米也在其中,排名81位。

这三个全球权威的榜单,充分说明了小米在创新和品牌方面取得的了不起的成绩。

当然,今天的小米,可能离各位的期望,还有一些距离,但未来成长的速度注定会超过大家的想象。

这十年,小米改变了什么?

小米的十年,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十年。和这个伟大的时代同行,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时,让我们真正自豪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和所有同行一起,普及了智能手机,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滴滴的创始人程维曾经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可能都要感谢小米,因为小米有力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等等,今天你耳熟能详的新一代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二,我们和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一起,改变了不少行业,也成就了不少创业者。

2015年初,小米生态链投资了昌敬。一个刚刚从大公司出来创业的小伙子。谁也没有想,只用了5年,石头科技就成为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领导者,今年2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市值高达400。小米生态模式带动了100多个行业的变革,成就了一大批像昌敬这样的创业者。

除此之外,小米甚至还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

Ellyana (艾莉娅娜)住在印度尼西亚的巴淡岛,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几年多前丈夫去世后,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困境。

三年前,小米在印尼设立了生产线。她在小米印尼工厂找到工作,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这份工作,她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还学了很多知识,交了很多朋友,在村子里的地位也大大提升。

印尼小米产线上90%的员工都是女性,我们的事业帮助她们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今天,因为时间所限,我们讲不了那么多故事。10年的小米,在一年一年长大,我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说,我们今年的研发预算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今天下午我查了中国所有上市公司里,境内上市公司里,加上未上市,将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的研发企业,我觉得小米基本上能排到前20位。

我觉得小米拥有很强的创新和探索能力,再加上100亿的研发投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献给大家。

关于如何重新创业,我不愿说给大家听,只想做给大家看。

今天我们讲了非常多过去十年的成绩,我们的确非常自豪。

但我们也非常清楚,今天我们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面对极其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要想固守今天的成绩,躺着过去的业绩上过日子,毫不疑问,守不住。

要想继续不管不顾、猛冲猛打、粗放成长,毫不疑问,这条路也走不通。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复杂局面。

今天,我们的策略有三条:

1.重新创业

今天的局面,我们还是需要拿出重新创业的热情,豁出去干!

大胆启用创业型人才,大胆使用创业型的激励,大胆把握新的战略机遇......

具体细节我就不展开说了。

行胜于言,未来这段时间,我们做给大家看。

2.互联网+制造

我们信仰互联网,我们相信互联网的方法论,我们会坚持用互联网赋能制造业。

在继续和代工厂真诚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会深度参与制造业。我们已经自研大量高端装备,并已设计完成了全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

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

这就是小米未来要做的"制造的制造"。

3.行稳致远

所有事情,我们都会用十年的长度来看。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和时间做朋友。同时,战略上稳打稳扎,不要冒进。

本文转载自雷军的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888cps.com/gushi/345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