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王栋:创新创业写传奇
13年的时间,他从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穷小子”成为了“大老板”,也取得了一番让不少大学生羡慕的成绩:运用独特的“慧眼”,抢占市场商机,先后4次成功创业,成为创业的典范;研发的爬楼车,获20余项国家专利,圆了行障人士的爬山梦。近年来,他还先后获得青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潍坊市优秀大学生创业者、首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潍坊创业领军人物等殊荣;他就是青州的80后创业青年——王栋。12月21日上午,记者采访了王栋,倾听了他艰辛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走上创业路
王栋1982年出生在青州谭坊镇状元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2年从滨州学院医学物理检查专业毕业的他,憧憬着毕业以后能像往届的师哥、师姐一样能分到青州城里的医院当一个有正式编制的医务工作者。然而,2002年毕业后不再分配的规定,却让他的梦想变成了泡影。不过,那时,根据政策王栋还可以选择去乡镇卫生院成为一名合同工医生。
“我当时就想着去乡镇的医院工作了。”王栋说,那时,他的舅舅刚好开了一个门窗厂,正缺少人手,让他到工厂里帮忙,他就去厂里当起了销售员。当时,他不光是厂里负责送货、跑货,还负责到车站去拉一些小配件。那些配件都是从广东佛山运过来的,因为路途遥远,货运到青州的时候外包装都磨破了,每次去拉货地上都会掉出很多小配件,他都要在地上捡半天,既费时又费力。有一次,王栋在地上捡小配件时,突发奇想:“这种小配件看起来工艺并不复杂,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生产?”为了拉直心中的问号,他便拿着那些配件样品到青州的一些机械加工企业咨询:“咱们这里能不能加工这种配件?”当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王栋喜上眉梢。因为当销售员的他清楚的知道:当时,在长江以北还没有专门生产门窗配件的厂家,如果建厂一定有市场前景。他便将想法告诉了舅舅,可是,那时舅舅正忙着门窗厂的事,不打算再建新厂。
王栋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2004年春天,经过深思熟虑的王栋带着身上打工赚来的2000元钱,在青州谭坊镇创办了他的第一个工厂——青州市得力鑫五金配件厂。创业之初,因为资金有限,他只购买了简单的设备,雇佣了三个人后,便在自己家里开始了批量生产。
肯吃苦敢创新
四次成功创业成典范
创业不易,在一个崭新的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更难。创业之初,为打开销路,王栋只能利用自己干销售时积累的客户资源,逐个打电话推销自己生产的配件。“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发货快,而且都是货到付款。”王栋说,他们凭借诚信和过硬的质量,很快就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经过2年的努力打拼,王栋赚来了他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2006年,他利用赚来的钱在城里买了房,也买了车,在村里又租赁了三四亩地,重新采购了新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以满足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一切,让不少人都看在了眼里。
市场就是“风向标”,一个紧俏的商品若是在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必然会让很多人跟风效仿。“就是在那几年,周边相继出现了好几家生产配件的厂家。”王栋说,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少。善于思考的王栋分析后认为:产品之所这么快就被人模仿,就是因为科技含量不高。那时,他就考虑着做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2007年,王栋经过一番思考和市场调研后,将他的配件厂转让给了堂哥经营,自己则在青州城区西环路附近又创办了他的第二个工厂——青州市安得福制锁厂,专门生产加长钥匙的和谐拉闸门锁。2008年,他自发研制生产的和谐拉闸门锁获得国家专利。
“要想让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要有过硬的质量作保证。”王栋是个对产品要求非常苛刻的人。有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生产锁具时用的一个从外面进的配件,因为质量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锁具的质量。为了用上质量好的塑料配件,2013年,王栋决定创建青州市得力塑料模具厂,专门生产锁具上用的塑料配件和其他塑料制品。配件的质量稳定后,锁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4年,我生产的锁因为质量过硬,销量达到90万把,企业到达了鼎盛时期,排在了全国前5强。”
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由于受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门锁的销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王栋通过市场分析认为,门锁产业因受房地产行业影响,在逐渐步入下滑期,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未雨绸缪,及早做好转型规划。未来的路在何方?该怎样去走?那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盘桓在他的脑海中,让他寝食难安。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5年春天,青州周边县市一个客户让其帮助加工护理床上的一个塑料配件。在交流中,王栋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市场涌现出了无限的商机,“未来中国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市场是个增量市场,在这方面有不少项目可做。”这一次聊天,让王栋眼前一亮,心头一震,他清楚的知道:这些天萦绕在他脑海中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
熟悉王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善于思路、敢闯敢干,创新意识很强的企业家。他有一双独特的“慧眼”,总是能根据市场需求敏感的捕捉到商机。2015年,对于王栋来说是非常繁忙的一年。为了摸清老年人市场的需求,那段时间,他飞赴全国各地的老年人用品展销会。他通过一段时间考察发现,市场上的电动轮椅智能化程度不高,市场上急缺一款专为老年人特定人群使用的电动轮椅,他看到了医疗器械很好的发展前景后,决定开始他的第四次创业。当时,在全国范围看,能生产爬楼车的公司屈指可数,要研发一款智能化程度更高、更为人性化的电动爬楼车,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只能靠他们自己研发。
2015年8月,王栋成立了研发小组,他亲自“挂帅”。为了更快研发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电动爬楼车,那段时间,加班熬夜成了他们的“家常饭”:中午饭要时常忙到下午3点才吃,晚上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也是经常的事。“由于经常加班熬夜,4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从220斤减到了170斤。”王栋说,他们经过了无数次的测试、拆装后,终于成功研发出能帮行障人士实现上下楼、登山的第一代爬楼车。同年12月份,一个以生产爬楼车、智能护理床产品为主的青州市八哥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州正式成立。
王栋帮行障人士爬云门山。
四度创业获得成功,让王栋真正实现了从“穷小子”到“大老板”的转变,使其成为白手起家的典范。近几年来,他的辛苦付出,也收获了不少荣誉:2016年获潍坊市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称号;2016年获首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7年获青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2017年获潍坊创业领军人物称号。
创业首先要找对方向
再就是要坚持做下去
“干企业就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让产品差异化创新、智能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才能永远不会落后。”谈及企业的未来,王栋说,明年他准备出国考察,更好的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生产适合全球人都能用的产品,“让我们的产品真正成为,适合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好产品。”
谈及创业,王栋认为,当前国家的双创政策非常好,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创业大的大环境非常好,但在行业的选择上却比前更难。“要创业首先要找对创业的方向,然后就是坚持做下去。”王栋说,创业就像是马拉松比赛一样,刚开始跑的时候有成千上万人,但是到最后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也许只有几百甚至是几十人,他们在跑的过程中,也许有过想要放弃的想法,但最后坚持了下来,就成了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创业也是一样,如果你选准创业的方向,就要坚持做下去,这期间肯定要吃很多苦,但只要坚持做下去,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创业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创新,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会落后于时代。”王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