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靠打工怎样实现千万身家(威海女孩日本十年的真实创业经历)
孙茹静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两次大学肄业,钱缝在裤子内里只身赴日,日语只会说一句“打扰了”就能争取到打工机会,没有货源就敢开免税店,从她身上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影响一个人成功的不是性别而是性格
她每一次开辟新产业的途径方法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虽是90后已经有了很好的被动收入,这跟她选择的产业不无关系,拉面店、免税店、物流海外仓、幼儿园……在一步步扩大商业板块的过程中,她也有错失的机会,这一期,我们介绍众森会的组织部长——孙茹静,学习参考之余,或许你刚好可以合作她当前正在谋划的新产业
01女 子 当 穷 养
茹静说回顾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很感谢父母的教育方式
这里的穷养指的是精神层面的
不要把女孩子当做闺中珍品,要拿出来,带她去见外面的世界,接触更多的生活,让她知道需要付出什么才能得到一饭一食
茹静是威海石岛人,家里做的是海鲜干货生意,如果用财富积累的标准看,她是妥妥的富二代
但是她说,还记得自己四岁就蹬着三轮车给父母送货的情景(从家到市场的距离很近)
茹静小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海参,最高档的海产品就是干海米,这是她记忆里最深的味道,因为经常和家里人一起连夜包装
父亲做生意坚持客户至上、服务至上,客户今天说明天要三百袋干海米,父亲二话不说答应下来,带着全家人熬夜干,十年之后,当茹静在日本开起自己的拉面店,这一点帮她站稳脚跟,并很快增开数家加盟店
高中的时候,家里的海鲜干货生意已经有了相当一批韩国客商,父亲建议她学外贸,也好继承家业,她便报考了青岛外贸
但是大学第二年,她就退学了,因为她的入党名额被顶替了
入学之初茹静就有入党的计划,班级院系的工作积极参加,党课一节不落,没想到却落选,心理落差极大,再加上她当时是活跃分子,入党的事情几乎尽人皆知,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干脆退学
退学之后,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个时候直接继承家业也是可以的,家里的生意做得红火,正缺帮手,但茹静觉得一定要出去走走看看长长见识,一直待在威海接触不到外面的信息,对生意没有好处,就决定先不工作,出国留学
家里人的意思,漂洋过海要找个有朋友亲戚的国家,也好立足
但茹静感觉这样靠家里也是走后门,另一种形式的走后门,不接受,选择了完全陌生的日本
父母有些着恼,这个孩子性子太倔了,索性就不管你,看你一个人怎么出国
茹静的斗志反被激起,威海凡是办理出国留学的公司都跑了一遍,对方见她年纪小没有父母陪,也不当回事,她不气馁,最终在联桥递交了申请
因为当时没有日语基础,只是英语有四级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交了资料,没想到两个月后就收到通知,先去念两年语言学校,再升大学
收到通知书家里一顿慌乱
那时候茹静连火车都没有坐过,第一次坐飞机,到处打电话问该注意什么出国该带什么
母亲做了个小布兜将换好的日元缝在她裤子内里,一箱方便面、一兜花生,茹静就带着这些飞到了日本
02拼命打工是为了不打工
刚到日本,日语只会说“不好意思,打扰了”
没有手机,不会用公话,到日本一个多周了才在邻居的帮助下使用网络电话给家里报了平安
但茹静落地头两天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一方面是骑着去学校,另一方面去到处转熟悉环境
在学校里她显得很不合群,语言学校的同学虽然各个国家各种肤色都有,但中国人并不少,只是在茹静眼里,他们都过得很洒脱,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尽情享受,一瓶水100日币,也就是8块人民币(那是07年),最日常的消费,茹静每天自己烧好水带着去学校,用的还是饮料瓶,每天的午餐也是自己做好了带去
不是没有钱,是觉得自己没有收入,没有资格大手大脚花钱
为了解决收入问题,茹静开始找工作
她找工作只做了两件事:一、学会两句日语:你好,我是留学生,我想打工,你们招不招人?她只听得懂对方说招人,其他的都不懂,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只回:hai hai;二、打电话询问招工之前,先在地图上找到店家的地址,对方说招人之后就立刻去
当时找工作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找已经有工作的同学推荐,这在学校很流行,但是需要给推荐人一两万日元的介绍费,茹静觉得这个钱没必要花,坚持自己找
很快,她就在一家中华料理店找到了一份点菜的活儿,很少有留学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找到工作,对此,茹静也是小小地骄傲了一下
听不懂日元,工作的时候茹静全靠用手指菜单和客人沟通,竟没有出过一次错
渐渐地会说日语了,工作也熟练起来,在这家店里,茹静又做过刷碗、收银等工作
店里管一顿饭,又听说在便利店打工可以把废弃的面包便当带回去,茹静一想,若是如此三餐就都可解决了,便又找了一份便利店的工作,后来又找了一份面包店的工作
每天上午到语言学校上课,下午到晚上打一份工、晚上到半夜打一份工、半夜到凌晨打一份工,这就是茹静那两年的生活状态
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但她说自己的精神是亢奋的,因为挣了好多钱
茹静平时的消费大多在百元店解决(相当于国内的一元店两元店),第一次领工资拿到20多万日元,一下子成了万元户,激动得不行,想为自己庆祝一下,就拿出1000日币去百元店买了一大包零食
非但没有我们现在习惯的超前消费,就连庆祝都这么克制
我问茹静,你是靠什么信念支撑自己去攒钱呢?你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攒钱目标吗?
茹静说,开始攒钱的时候并没有目标,只是觉得应该有一笔钱,不想遇到某个机会的时候被钱卡住了,而且我很肯定的是我不想要一辈子都打工,所以我不会满足于赚到钱就全部用来改善生活,我需要给自己积累资本
这个事情关键就是心态,是你怎么想的
你出来就是想打工,挣了钱回去买房结婚,你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走,我不是,我这个人天生就不安分,不喜欢安稳,不喜欢固定工作,我打那么多工就是为了以后不打工
03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生意
茹静念的语言学校在京都,这座古香古色的城市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但显然它对锐意进取的茹静来说并不合宜
茹静打工并不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安安稳稳做下去,她一直都在留意有没有更赚钱的工作
听同学说大阪的工资比京都高,京都一小时850日元,大阪一小时1000日元,茹静就找机会跑去大阪看了看,这座商业气氛浓厚的现代都市立刻吸引了她
于是,语言学校毕业后,茹静考进了大阪的大学
升入大学,打工不停
因为有之前在料理店两年的打工经历,她顺利地在一家星级酒店旗下的和食店找到工作,虽然只是兼职工,但她工作能力强,跟领班比毫不逊色,店长颇为赏识,渐渐地派她去参加一些进货品牌方邀请的尝酒会、食材发布会、料理展示会
拉面这种食物在日本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茹静来说,它亲民的价格和与家乡味道相近的口感更为吸引人
那一年回国探亲,威海新华书店旁开了一家味千拉面,一碗要三四十,茹静去吃了,觉得不值,她认为自己要是开拉面店一定能做得比味千好
有了这么一个想法,她就抱着偷师学艺的心态,在工作中有意接触跟拉面相关的业务
不久,她认识的一个日本朋友做和歌山拉面推广,怂恿茹静加入,并承诺不要加盟费
茹静拿出自己打工的积蓄开了一家拉面店,店铺不大,卡座十一位,盘腿坐十二位,但生意很好,很快她又在大阪周边以及神户增开数家店
这段时间已经开始做海参生意的父亲在电话中提到,日本人不认海参,所以海参在日本价格特别低,若是能找到货源,发回国内,一定能赚钱
茹静便开始了寻参之旅,从关西到北海道不停地飞不停地找,终于找到了
开始的时候只是给家里供货,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干脆做了两千平的加工厂,光鲜海参一天能发三五吨货,也给国内其他地方供货,确实是很挣钱
海参工厂不过这种利用信息差挣钱的方式很容易复制,很快就有国人进入,茹静的产品就失去了竞争力,便也退出了该领域
拉面店的运营步入轨道不需要多操心,海参的生意也不做了,茹静就寻找新的项目
茹静在大阪的住处临近大阪公园,骑车十五分钟就到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她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在日本桥、心斋桥转悠
日本桥和心斋桥是游客聚集的地方,茹静就在这里和游客聊天,聊着聊着就发现免税店是个大生意,游客来了都会去买东西,走的时候还要带一些,回去了还会复购,茹静就动了心思,想着自己也开一家免税店
想干就干
茹静拿出钱来在心斋桥最繁华的地段租了一家店,店面70多平,一个月的租金合成人民币要六万多,但她认为这种店只能开在最繁华的地方,贵也要租
房子租下来之后,首先要解决货源的问题
一个不知名的小店要去跟厂家谈低价进货显然不可能,茹静就对外贸公司说你们的商品可以在我这里免费摆,卖出去就给你们结钱,对方自然乐意
心斋桥这里人流量太大了,非但游客,参加各种展会的也很多,这些人都要从茹静店前经过
就有进货商进店来问:你的货多少钱?我有更便宜的
她就去对原来在店里摆货的外贸公司说,我有更便宜的货源
游客会进来问:你有没有某某商品(化妆品、母婴产品居多)
茹静虽是女生,但对化妆品并不感兴趣,客人问的东西她绝大多数听都没听过,但她相信,只要有超过三个人问同一件东西,那这个肯定是爆款,她就去问所有认识的批发商
就这样,买卖双方的信息都在这里汇集,茹静就赚到了中间的差价
渐渐地,她就有能力进货、能选品贩卖,还拉拢导游地接往自己这里带客
免税店内大巴车停留的时间短,她跟导游商量将采购单子先列出来,店里提前打包好,来了直接带走就可以,导游高兴、游客也高兴
就这样客户越来越多,到现在,茹静的微信里已经有一万多精准用户
她的店最多的时候开到7家
做免税店的这一年,茹静在大二
军训注意事项用茹静的话说,做料理店规模小,也就相当于个体户,但是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就不一样了,每笔单子光是预付款就一两千万人民币,就必须得注册自己的公司好好经营,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学习,而且就自己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就事业,于是茹静再一次辍学
另外两家店
开第三家免税店时拍的照片,很珍贵,大部分时间忙到起飞,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茹静还提供物流服务
体系渐渐成熟之后,她又买下一栋楼开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七家店高昂的租金让茹静开始关注房产领域,除了购买不动产,她还投资民宿,日货兴盛时期,她的民宿一度做到12家,单是供给来日代购的、自由行的客人就供不应求
有客户说我现在就要用某件商品,快递都等不了,茹静的物流仓又开到国内
哪里有客户需求,茹静的生意就延伸到哪里
我问茹静,你在日本囤货,在国内也囤货,不担心商品积压吗?
茹静说,我只做爆款,各行各业的爆款,比如说神仙水卖得火,我只囤神仙水,不会囤SK-II全系列,基本上是不会积压的
04铁娘子也怕落单
茹静是众森会的组织部长,对于这个要求调度各种人力物力资源的岗位,她几乎是拥抱着接受了
茹静说,圈子太重要了,我做外贸这么快落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别人抱团进攻,而我是单打独斗
茹静的免税店开到七家的时候,杭州商会福建商会也进入了(在日本的山东人也不少,但就是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山东商会,茹静苦笑着说,自己想找组织都找不着)
这些商会是众人集资,资本雄厚,一下子就砸了十家店,用茹静的话说,自己的店瞬间就被包围了,前后左右都是对手
唯一的好处是自己做的早,早早地沉淀了一批客户
但是客户也是看价格的,茹静这些年做生意一直用的是自己的现金流,没有从银行贷过款,价格战根本打不起
再加上留学生也分流了一部分客群
免税店的生意不好做了
05错过的,我会用更好的补回来
茹静继续寻找新的项目
从上面的讲述能够看出,茹静能一直持续地有新项目,跟她的性格有关
她喜欢和人交流,喜欢到处转到处看,找信息差,对于自己听不懂的事情她不是转身就走,而是多听几次,直到听懂了,这一次的新项目也是这样找到的
茹静发现日本的托管机构很流行,二十四小时营业,很多妈妈去做一个头发也会把孩子交给托管所
她对幼儿托管产生了兴趣,就去参加各种跟幼儿教育有关的会议活动,获取信息
她从一次会议中得知,大阪推出了一项政策,为了鼓励企业开设幼儿园帮助员工从育儿中解放出来,政府提供专项补助
茹静自己有企业,就去详细了解了该政策,觉得可行就递交了申请
申请通过,茹静着手筹备创办了一家幼儿园(跟国内的幼儿园不同,这里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孩子都接收)
装修费用的3/4政府给报销、教师薪资的3/4政府给报销,此外0~3岁、3~5岁的孩子分阶段给予补助,大概每个孩子能补助20~30万人民币
即使不收取费用,只用政府补助的钱,幼儿园也能盈利很好
茹静用这些钱升级了幼儿园装修、升级了师资力量,还配备了营养师等,就这样整个幼儿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茹静家有亲戚在南京开幼儿园,是连锁的
茹静想做一个中日夏令营,回国考察,遇上疫情,此事只能中止,她也由此暂留国内
但是这次疫情给茹静带来的最大影响并不是幼儿园,而是她的免税店
因为疫情影响,茹静的免税店只留下两家,其他的都关了
她的对手杭州商会却把所有的店铺都清空,改成直播,就在日本直播卖货给国内,做得非常好
茹静觉得自己的店完全可以也做店播
现在,有完整的供货系统、完整的物流系统,还有仓库,有店面,只缺主播,而且在日本的原生环境下做视频和直播对国内人群有天然吸引力
此外,茹静本人完全可以打造一个IP
茹静在日本有产业,拉面店、免税店、幼儿园都是好的出镜背景,她还熟悉日本的房产、餐饮、外贸以及疫情期间兴起的二手奢侈品,现在单单是在外国介绍当地生活的视频就很火,何况再加上这些标签
所以众森会内部大家立刻就为茹静匹配资源,促成项目间的合作,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茹静能为大家提供的是中日的物流,仓储,海外仓,清关,日本货品的资源。
希望和大家链接,能得到更多适合日本的项目信息,更多海外华人和国内的圈子。
06
最后整理了一些和茹静之间的简单问题,我觉得很有启发,分享给大家
1问:你觉得在国外赚钱是否比在国内容易?
答:是。我喜欢多劳多得,就说小时工这一块,国外非常严格,即使这个月只干了一小时,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也发给你这一小时的钱,国内就不行,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2问:你觉得你的成功是否跟能在国外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有关?
答:是。做免税店我就是赚了信息差的钱,当时我打爆款的形式相当于微商+电商+实体店相结合,这种形式我是第一个做,后来被复制了就不行了
3问:你觉得我们是去发达的欧美更容易挣到钱,还是去不如我们的东南亚?
答:十年前去欧美日更容易挣到钱,但是现在把我们的模式复制到落后国家更好赚钱。比如说电子商务、支付宝微信、滴滴美团这些都很先进,国外很多都只是用信用卡用现金,当然,也要看是否符合当地的习惯
4问:你身边在日本的国人挣到钱的,都是从事的什么行业?
答:以前主要是做中华物产,大部分做饭店,因为没门槛,后来代购兴起来了,物流、旅游业、代购地接也起来了
5 问:江歌案这个事情在国内反响挺大,你怎么看待中国留日学生的安全问题?
答:日本的社会治安,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很多所谓的安全问题其实是国人之间的纠纷,以及中日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国人之间的纠纷主要是情感纠葛,大多数国人到日本不到一年基本都能找到对象,不是出于感情,而是独在异乡的那种无力感,希望转化压力,希望能从说同一种语言的人身上得到抚慰,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尤其是生病的时候,就特别想在家时妈妈给煮的姜汤,这种结合缺少感情基础,更容易失望,再加上生活压力,就容易情绪失控。中日文化差异这一点我自己也经历过,是在京都担担面馆打工的时候,晚上收工的时候店长召集所有人,说收银工作出现误差,他其实是对大家说这话的,但我当时是负责收银的,就以为他是针对我,是歧视我,觉得我是打工的就手脚不干净,我脾气暴,摔了工作服就走了。后来店里的朋友找了我好几次,跟我说清楚了这里面的曲折,在日本文化里,你参与了产生误差的工作,给店里造成麻烦首先应该道歉,再解释原因,而且店长那么说并不是为了批评某个人,他会说明是某个环节造成了问题,让大家注意完善
6问:你的发展虽然是波浪式地上升,但没有特别波底的时候,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做到了这一点
答:任何事情我瞅准了时机就会快速出手,但我的出手都是在我能承受的范围内,我会先算好自己能承受多大损失,比如说一百万,我会在一百万的范围内可劲儿造,即使全赔了也不会损害到我的根基
7问: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被动收入,能做到这一点,你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居安思危。始终保持着危机感去寻找新的项目,尤其是你某一个产业做得很好的时候,更不能把鸡蛋都放在这一个篮子里,还是要去找其他的项目
8问:你觉得中日教育有什么区别
答:日本教育更注重发散思维、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在日本小学生都是不需要接送的,但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是跟在孩子后面喂饭,日本不会,你爱吃不爱
9问:你生命中有贵人相助吗,或者你怎么看待贵人这个问题
答:我觉得靠天靠地靠祖宗都不如靠自己。当然确实有很多人是利他的,很愿意帮助别人,但前提是你要有价值,你价值越大才越能吸引别人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