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创业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
创业越来越成为一个被人们频繁提起的词汇。
人们可以因为各种原因走上创业这条路:
不甘心在公司将就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
想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自己为自己打工;
又或者只是某一天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想着想着开始好奇:
“如果能把这个做出来,真正实现它,可不可以?” …
可最后创业成功的人确是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不是真的失败了,而是你没有勇气再坚持下去。
创业不像大学里的创业比赛,拿出几页看得过眼的项目书,进行恰到好处的答辩演讲,就可以轻松拿到奖金出去大吃一顿,现实里创业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
有人说创业无非是让我们提前体会到社会的残酷,没人会在乎过程,只会在意结果。要么就是年轻有为,要么就是一事无成。这是对的。
要我来评价创业者,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勇敢。
敢想,敢做,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有告诉自己“能行”的勇气。
齐芷慧,毕业于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
毕业后创业成立苏州光在溪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兼运营总监
在大学时就算爸妈反对,都要毅然决然地放弃所有人都说好,但自己不适合的金融专业,她是能勇敢地对不适合说不的女孩。
毕业选择不读研究生,直接创业,敢想敢做,齐芷慧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许多坎坷和挫折,她从未言弃;虽然辛苦和累,但充实且快乐。
由于大四的时候我没有计划读研究生,而我的丈夫在读博士可能未来要出国读博后,所以我当时选择了一个培训机构做化学老师,任化学组组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辞职了。
我的几个学姐学长毕业了以后进了国际学校去做老师。偶然一次聊天中发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对于国际课程讲授上的一些优势,因为我们在西浦相当于学习的是国外的大学,而国际学校的学生学的是国外的高中,所以在国际课程的教学上,比起其他学校的学生,西浦学生是有优势的。
于是,我和同专业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创立了现在这家公司。
遇见的困难
因为公司现在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遇见的困难倒是有很多,例如:市场如何拓展、短期成长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困难点,大概就是在比较早时候,公司刚刚开始,还没有招聘员工,在一次宣传的高峰期,我们必须在时间节点上尽快推广宣传。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合伙人都去忙自己的事了,没有人帮忙打理公司,全公司就剩下我一个人。因为当时刚起步,我只能自己一个人扛起整个公司的运营,紧急招员、策划活动…
所幸最后还是度过了难关,这件事告诉了我们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除此之外,想对所有学弟学妹说:
想创业可以,但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还有,不管你将来想做什么,是否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趁着年轻还有时间,多学习学习一些技能,别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发现没有时间了。
谈谈我自己:
“现在想想以前,
觉得我也挺反骨的。”
我曾经想过在西浦继续读研究生,但我发现我不是个喜欢学习的人,相比起学习,我更属于实践型的人。而且我选择读化学只是因为我喜欢这门学科,并不代表我日后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我以后也并不会做跟我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我最后选择直接就业,没有去读研究生。
我大一的专业是商科,最后转到读化学这个专业经过了挺多的波折。
在刚高考结束的时候,那个时候报专业其实都是父母说了算,我爸爸帮我规划的人生就是进商科,要么学人力资源,要么学会计,因为当年那两个科目比较火。如果是学会计的话就进四大,如果学人资的话,最后就转成企业培训师那个方向,所以我就如父母的愿报了商科。
来到学校之后,我读了一个学期商科,有可能是因为英语不算太好,虽然自己对于从商这方面也是蛮感兴趣的,但是最终学起来会觉得略有吃力。
当时我想尝试听一听让我感觉更幸福的专业,就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选修了化学课,我在化学课上找到了自我。这时,听课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之后想申请转专业到化学专业。转专业的时候均分要五十五分,我因为英语不好,均分大概五十四分。当时我给席校长写了一封非常长的信,在信中解释了我第一次的专业选择,其实并不是我自己的决定。描述了在商科的学习经历让我很受折磨,以及我有多么想学化学。最后席校长给我回复说如果两个系的系主任都同意的话,我就可以转系。
幸运的是,我最终得以转到了化学系。
我爸妈那段时间一直想让我转入会计专业,而我是本身拒绝的。我也比较反骨,选那个会计专业不是要考试么,那考试我也没有去参加。
最后我是如何说服我爸妈呢?我把读商科还是读理工科的优缺点每一个都列出来。然后从从我个体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我来说,学理工科比学商科更有优势一点。另外,我也解释了我的观点:理工科是工具类别的学科,而商科更多是管理科学类,更加倾向为是一种辅助工具。
因为我们之前一直在跟父母表达的时候都说我不想我不愿意,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没有深思熟虑,也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想法只是一个短暂性的一个兴趣爱好这个东西。
所以当你真的下定决心的说我不要做一件事情之后,你要给父母拿出一个非常具有证明力的东西告诉他:我觉得这样才是正确的。
我觉得任何一个父母看到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他会觉得我的孩子长大了,我应该尊重她的选择。因为父母替我们选择,其实是因为他觉得我们不懂,我们不够成熟。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我的学弟学妹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但你做下的这个决定,一定要是基于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
如果你没有深思熟虑的话,父母的选择有时候是对的,因为他们毕竟经验比较多。
到现在为止特别有意义,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大概是我因为创业初期压力大到不行,问我爸要不要放弃的时候。
我爸跟我说不要担心,如果压力太大受不了就放弃吧,他不希望我得抑郁症什么的,不过如果还想做那就继续加油努力,爸爸妈妈永远都在身后支持你。
从那以后我遇到所有问题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慌,不要想不开,爸爸花了那么多的钱不是为了让我变成一个一蹶不振的人,也不是为了让我得抑郁症。
他希望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尊严快乐地生活。
即使家里没那么富裕,爸妈也没有那么厉害,但仍愿意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让孩子勇敢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我想这大概是所有家长的想法吧。
写在最后:
问起很多人都在意的一个问题,自己创业是不是可以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齐芷慧说:
“比起在企业就职来说,时间分配上灵活是灵活了一些。
但因为我的公司是初创公司,一定是一个人需要干好几个人的活,上班时间大概从10点到21点,每天日常睡眠只有5.5小时左右,也并没有大家期待的很多假期。目前,我基本上没有假期,大概两周休息一天。
说辛苦是辛苦,但是痛苦并快乐着吧,感觉很充实。”
其实一个职业的好坏不是依据其外在的薪资、地位或者轻松程度来评价的,那些只是别人的饭后谈资;
你的未来从来不由其他人决定,所以你认为你无法忍受的那些反对的声音,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勇敢地坚持你所爱的,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所以如果有真正的爱好,就抓紧去实现它吧,当你意识到时,就都还来得及。
ALUMNI STORY
往期精选